当前位置:首页 > 瑶区旅游 正文

大化县旅游资源种类

2023-11-06    来源:未知    点击:1588次

      

        一、地文景观类
       (一)生物化石点

       (一)生物化石点
       1、贝、螺类化石点   位于百马乡坡楼村刁瓦屯,面积约2平方公里,化石年龄约3亿年,化石数量约一亿件,主要分布在半山腰,少数在山顶。
       2、古猕猴化石点   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的金龟山。1974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和广西水电勘测设计院发现,由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广西博物馆专家鉴定,在此山附近仙女洞中有古猕猴牙齿和大熊猫、剑象齿动物群化石。
       3、犀牛牙化石点   位于大化镇亮山村五龙仙山。1974年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广西博物馆专家在此山洞发现犀牛牙化石。
       4、贝类化石点   位于大化镇那马屯,面积为1000平方米,化石年龄约3亿年(广西地质研究所鉴定),已发现的化石约2千万个。
      (二)蚀余景观
       1、七百弄高峰丛深洼地   位于七百弄乡,共1326个弄场,总面积251平方公里,居住着16000个瑶、壮、汉村民。该区尽是高峰丛深洼地,山峦叠嶂,险峻陡峭;峰丛洼地层层相叠,洼上有洼,洼中有洞,洞中套穴,规模宏大,千姿百态。在长一千米、几百米的弄场洼底,偶尔住几户人家,鸡犬相闻,如梦幻中的世外桃源。地理、地貌专家认为,七百弄地貌塑造了一个形态优美、类型复杂的热带亚热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记录了全球变化以及生物、人类和社会演变和进步的史实,集自然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于一体,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大宝贵财富。七百弄乡年平均气温19℃,宜作避暑山庄和科考探险旅游区。1988年,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D?福特教授考察后将之称为“国家公园”,有条件申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千山万弄  登上七百弄乡弄腾村桥圩屯的观景台,环顾四周,座密匝匝的高峰和数以万计的山丘齐奔眼底,这些高峰和山丘相互衔接成无数的弄场洼地。春夏秋冬,晨昏四时,云雾渺渺,弄底小屋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变幻于脚底眼下。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群山的雄伟、日出的瑰丽、日落的灿烂、雾霭的梦幻、云霜的高洁以及登高望远的自豪坦荡。
       3、弄腊羊峒   位于七百弄乡弄腾村,与都阳镇交界,形成长1000多米、深约200多米的弄场,四周奇峰林立,几户人家居于洼地,屋舍俨然,山羊成群,鸟鸣幽谷,四季凉爽,景色宜人,是避暑佳地。
       4、莲花山  位于都阳镇双福村。由海拔1000多米的东、西、南、北四座大山围抱,而成。山上设有佛教点,建有念佛堂、大雄宝殿、藏经楼、豉楼、青龙亭、白虎亭等。植被多为松树、桃树、灌木、花草等,环境幽雅。上山有2860级阶梯的石英钟道盘旋至山顶,下山的幽径直通公路。每逢节假日前来上香拜佛的游人络绎不绝,是大化县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
       5、弄歪峒   位于七百弄乡弄腾村弄歪屯。弄场长1000多米,深200多米。在公路上可俯视弄场景色,近公路弄场东端、北面半山腰有三个自然居住点的人家遥相呼应,人称“福、禄、寿”三星村。弄场除一主要人行道横贯于山腰外,其他羊肠小道与石梯地交错,具有七百弄典型风光之特点。
       6、天下第一弄   位于七百弄乡百都、甘房、苦竹一带。为世所罕见的典型峰丛洼地,峰丛最高达1000多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0多个峰丘,槽形弄场长6000多米,平均宽100—600米,有八个分弄场。洼上有洼,弄中套弄,最大谷深达300多米。大化——板升公路似飘带蜿蜒于半山腰,山上烟雾常缠,瑶家屋舍和圆形水池星布洼底,四周原始灌木密密匝匝,隐约可闻的鸡犬声,使鸟瞰之游人如置于梦幻之中。游人沿着坳口走下的1400多级羊肠石径,到瑶家作客,瑶民奔走相告,犹如天外来客。这里年平均气温19℃,身置弄场中,尘世烦恼全无,有超凡脱俗之感。
       7、龙卷地   位于七百弄乡与板升乡交界处,属板升乡巴好村弄平屯。该屯公路旁一圆形洼地中,人造螺旋形梯地,从洼底盘旋直达坳口。总面积约20亩。从公路上鸟瞰,有如“龙卷风”状,故称“龙卷地”,又称“螺旋地”。
       8、八里九弯   位于七百弄乡弄腾村和都阳镇双福村交界处,八里长九道弯的盘山公路,如龙似带,蜿蜒于高山之中,与峰丛洼地、山弄人家、羊肠小道相衬托,形成耐人寻味的奇特弄场风光。
       9、华善峰丛谷地   位于六也乡华善村。谷地长12公里,宽约1000米,地形平坦,柏油公路通过村侧。谷地东西两侧,峰丛连绵,峰形奇特多姿,象虎类狮,如龙如驼,如剑似掌。峰顶树木郁郁葱葱,山侧多绝壁,壁上七彩斑烂,形成千姿百态的画面。谷地中果树成荫,竹木成林,木棉竞秀,壮族村民屋舍座落其间。纵目观赏,令人心旷神怡。
       (三)象形山石
       1、椅子山   位于岩滩镇古龙屯。距岩滩坝首约2000米,南临红水河,北濒灵岐河。海拔662米,占地约2平方公里。山险峻,中上部北面有几道大裂谷,组成峰丛,形态奇美。为明朝田州府岑猛将军驻军之地,与良片“白马三姑娘”山遥相呼应。此山从北面观之,似一张靠椅,故称“太师椅山”。古龙屯是“中共良凤小组”活动旧址。
       2、骆驼山   位于七百弄乡弄良村甘房峒。相对高约200米,长约300米,形似双峰骆驼而名,四周险峰深弄 ,山翠谷幽,公路旁山而过,可乘车观赏。
       3、子靠母山   因一巨石斜靠于山脚,形似幼儿依偎母亲而名,壮语叫“巴映”。 巴映,壮语意为“靠山”。位于县城南面40米大道旁,高约100米,传说古时有人欲用石头架桥横跨红水河,因玉帝不同意,即将石头扔靠于此,形成别致的“靠石山”。
       4、圣母山   位于县城东部。长1000多米,头北身南,四个山头分别组成头、双乳和腹部。腹部高隆,全身曲线分明,呈现神秘之美与青春活动。传说古时玉帝派圣母下凡养育大化,化成此山。
       5、卧佛山   位于县辖城北西路观音山东侧,头东脚西,因似胖大的罗汉仰卧而名。头紧靠建丰商业大街的圣母山。
       6、观音山   因状如古笔架和战将头盔而又名“笔架山”、“将军山”。位于县城红河北路末端,因传说古代观世音菩萨施神水救难而名,山体石质,遍长花草、灌木。山顶上建电视差转台,有石级路盘旋至山顶。
       7、金龟山   位于县城西北5公里处的双排村,大化至岩滩公路左侧。一山酷似昂首向南的乌龟,脖子扬起高约30米,头呈三角形,左右两侧似龟眼圆睁的石缝周围,花草灌木常鲜常绿,龟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传说古时红水河流域瘟疫盛行,民不聊生,海龙王知情后,遂派神龟逆红水河而上驱赶瘟疫。后长久坐镇于此,化为石龟山。百姓得以欢颜,纷纷烧香拜祭,此俗延续至今,祭祀者四季不断。197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广西水电勘测设计院发现,由广西博物馆专家鉴定,在附近仙女洞中有古猕猴牙齿和大熊猫、剑象齿动物群化石。
       8、乌龙岭   又名“双龙岭”、“苍龙岭”。位于大化水电站坝首两旁,两条大土岭各向南北伸展,延绵十多公里,岭上以松树为主的林木苍翠葱茏,似两条巨龙共含大化水电站这颗“明珠”。土岭西北边皆为高耸入云的峰丛,东南面为大化盆地,显得尤其秀美,引人揽胜。
       9、月牙山   该景点距大化水电站大坝约7公里。属贡川乡下柳村。该景点距离库区水面约3000米。此山有一处穿山洞,洞高约40米,洞口宽约15米,构成一弯新月形,故取名“月牙山”。穿山洞的北面约100米处又有一山顶岩石象“狗头”,“狗头”正望着“月亮”,人称“天犬吠月”。
       10、巴楼山   又名“红旗山”。位于古河、百马两乡交界红水河畔,因状似竖立的旗而名,山中有岩洞,山顶有岩葬,传说八年一度的盛夏之夜,有两束光照彻古河街,留下千古之谜。此山奇险无比,在红水河面乘船可望。
       11、瑶姑照镜   江南乡红水河南岸的达墨洞,高约40米,宽20米的石崖洞开,形似高挂的明镜;隔红水河的板鸾屯七指峰,相传为七仙女化身,她们云游至此,在达墨洞挂镜梳妆打扮。达墨洞为赤卫队起义和长期坚守的地方。
       12、双狮山   位于岩滩镇驻地,酷似狮子的两座山雄视红水河,有欲扑入江中之势,山下岩滩镇新楼环立,竹子、木棉和枫树等树林装点,“双狮石村庄”由此而来。
       13、睡美人山   由石质黄壤的连绵山岭构成长近千米、高数百米、宽数百米,酷似仙女酣睡之势,故名“仙女睡山”。位于岩滩水电站坝首下端,头东脚西,头部、胸部、腹部轮廓分明,胜过名家大师画下女性********珍品。传说,古时龙王要在红水河修龙宫,岩滩为建???????宫之宝地。正当龙王选好吉日良辰时,九只恶狮也赶来,声言要夺“宝地”安葬家父。眼看一场恶战一触即发,观音菩萨为保护这块风水宝地,即派一仙女下凡,用神鞭降伏了九狮,观音菩萨念她有功,将岩滩宝地赠送。从此仙女平静地躺着,九头雄狮则驯服地跪在她两旁,红龙日夜欢歌,奔腾入海。岩滩大桥东端河岸为最佳观赏点。
       14、马鞍山   位于红水河左岸流水乡达梧村刁楼屯。村中两个圆头山包组成马鞍形山,故称马鞍山。山体由石灰岩层构成,石缝中遍长榕树和杂树,酷似绿缎裹就的绣鞍。乘船过此,马鞍山倒映水中,使人赏心悦目。
       15、犀牛饮水   位于贡川乡坡辽村红水河右岸。一石山状似犀牛,头东身西,直视对岸。山顶距水面约200米。据传此山能及时向当地村民报告汛情,驱除邪徒侵害,能保一方平安,村民尊之为“犀牛神”。
       16、雄狮山   又称“雄狮守城”。位于岩滩水电站坝首东北下皇村。一山酷似雄狮,头西北,尾东南,雄踞约10平方公里的水湾峡口,水湾周围库区新村环列,山势险峻,峰奇石异,山前有一独立圆柱石崖,形状奇特,与雄狮山相映成趣。
       17、鸽子山  位于大化水电站北7公里,为大化电站湖区最雄伟峻峭的高山之一。海拔800多米,由九个山头组成,从西南向东北远眺,状似鸽子冲天而起,极顶为鸽子头。
       18、公鸡石   离大化电站坝首约3公里处的大化镇双排村,有形如“公鸡”的岩石,长约5米,高约3米。“公鸡”的头部向红水河,尾部向山头。“公鸡”石没有覆盖植被,形象逼真。
       (四)岛  屿
       1、六洪岛   位于岩滩水电站西北六洪屯。原为一黄土丘,岩滩水电站坝封水后,形成圆形孤岛。岛上住有4户移民,种有杉、松和果树,植被为灌木丛,蕨类和茅草等。西南面隔岛有大面积自然林,距盘阳河与红水河交汇处约三千米,湖水清澈有港湾,盛产鱼类。
       2、巴龙岛   位于北景乡巴龙大桥西南约500米处。四面环水,大化至巴马公路与之仅隔100多米,岛上有人家,果树掩映,景色宜人。其西南面北景湾口有两个小孤岛,在岛上可环顾北景湾、塘那湾景色,岩滩至龙滩舟船来往于该岛南侧红水河主航道上。
       3、三星岛   位于岩滩镇坡竹村和敢怀村界。因岩滩水电站大坝封水后形成的诸岛中,由一个大理石岛和两个石质黄壤的孤岛组成鼎立之形,人称“三星岛”,小船可穿行其间,相隔50—70米。石岛周边养有蛤蚧,土岛上种有松木和灌木林,与坡竹村、敢怀村隔水相望。
       4、琴常半岛   距岩滩水电站坝首北2000米。南北长约5公里,最宽处3公里,最窄处仅1000米,约住2000人,半岛南端为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村庄皆临库区湖面,除临水有石山外,中间皆为肥沃的黄壤土,盛长木棉、杉树、枫树、竹子、林下宜养马、牛、羊等。
       5、北景、岩滩诸岛   位于北景乡与岩滩镇交界处。这一带水域宽广,水湾多,有50多个20亩以下的“袖珍岛”,部分为礁石岛。
       (五)洞  穴
       1、双福地下迷宫  位于都阳镇双福村。由地下喀斯特密集管道形成的宫殿,与广西有名的地下河水系——地苏地下河交织,延绵十多公里,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军事禁区”,溶洞密如蜂房,最大可容万人,经部队几十年修建及管理,已具备洞穴养生、旅游探险和娱乐度假等自然条件。地表环境清幽,水溪蜿转,山青林茂,堪称世界奇观。
       2、桥圩洞   位于七百弄乡弄腾村桥圩屯。洞口高约10米,洞向内水平延伸,最高处约好30米,宽40米,有一股清泉自洞顶直注洞底一巨石上,琼花四溅。距洞口约300米处有一可容数几千人的大厅,洞顶有千万条钟乳石倒挂,周围有近200根似珊瑚装点的石柱,洞侧有一石壁,其中有无数石灵芝,因此又称“灵芝洞”,洞内景点集中,有大如贵州黄果树瀑布之“石瀑布”和酷似大象的“象石”。
       3、仙翁洞   原名“巴锥洞”。位于大化至岩滩30多公里处古河乡公路旁。已探明的游程长1200多米,最高处约40米。分前后两个洞厅,中有一人称“南天门”的巨石隔开,前洞宽敞绮丽,后洞曲折幽深。因有石塔若南极仙翁,故名。又有似猪、若狮、类熊和各种珍兽异兽之石。逢年过节,百里内群众常临,有很高开发价值。
       4、仙女洞   原名六姣洞。位于古河乡府驻地北面,与“仙翁洞”同山内连。洞口朝东,游程达2000多米,最高处30多米。有三个大厅,九个关口。相传古时七仙女下凡,紫衣仙女与古河种桑养蚕郎有私情,被王母娘娘罚变成现今洞口“仙女奔月”之景。其他六个仙女则严守妇道,深居洞中。人们要目睹芳姿,必须通过九个关口,其中有三道关要攀上几十米,到“会仙关”才见到似“六姣”(即六仙女)的化石,故名“六姣洞”。此洞与同一山北面的“仙女洞”(壮语六音洞)相通,已探明的景点近百个,著名的“六姣望月”、“万年石灵芝”、“神鸽啄壁”、“瑶台宝殿”、“万岁宫灯”、“达摩面壁”、“仙女帐幔”、“仙女歌台”、“登天关”、“龙宫住”等。
       5、仙姑洞   位于古河乡府北面,与仙翁洞、仙女洞同山内连。此洞从入口处往下呈阶梯形向下延伸几百米。洞险而景幽美,现有简易钢梯供探险用。该洞壮语称“敢团”,即有狐狸类动物于内。古时狐狸精占据此洞,利用此洞曲折幽深之险关,常伤害生灵。王母娘娘派仙姑降伏狐狸精后,仙姑择此洞而居,经常与仙女洞中仙女造福这方生灵,因此当地人称“仙姑洞”。已探明 的游程达千米,著名景点有金帐银幕、千古塔林、仙女泉、老将军石、雪地孔雀等百个景点。
       6、龙眼洞   位于贡川乡龙眼村,离县城10公里。洞深100多米,高20多米,宽30多米,洞中石笋石柱林立。洞中央一块大石头上题有“瘴地灵岩”四个大字,为清嘉庆元年仲春黄桂题,后人在其旁相继题诗无数,形成妙趣盎然的“诗壁”。
       7、敢林洞   位于贡川乡龙眼村上眼屯离县城10公里。西北一小河自平果县堆墟方向奔流入该洞。洞壁层岩叠彩,洞外竹木青秀,洞前田园如画。与另两个相邻的洞形成方向各异的“三门洞”,且内连后,与距此1000多米的红水河岸“赶马洞”相通。“敢林”,壮语为“有水之洞”。从水入口处到约500米处,有一大天窗直通山顶,从山顶可俯见暗河。洞最高处约60米,宽约40米,与旁边两个人工隧洞和另一个暗洞地窗组成扑朔迷离的八个相邻相通的洞样,方圆约3平方公里,洞内景色奇美,有很高探险游览价值。
       8、赶马洞   因原洞口有一巨石似狗形,故壮语称“赶马洞”(现已被水淹没)。位于贡川乡府西北1000多米处的红水河岸。龙眼河从距此一千多米的“敢林洞”潜入,形成1000多米的暗河从此洞流入红水河,宜乘竹筏游览。
       9、龙口洞   位于贡川乡龙口老圩,离县城5公里。龙口有一山岩,形如青龙开口,周围约八九丈,深约二十余丈,岩内右侧石壁上有天然水井,形如小铁锅,水不涸不溢,可饮用。岩石上两边生二石笋,宛如龙牙,岩深处一石前伸似龙舌,岩前一石峰,恰如龙珠。昔日立关岳庙于内。右有天堂岭,左有黄道山对峙,山石如禽兽蹲踞。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金陵之官兵溃败过此。龙口乡(今龙口村人)韦建扬为避匪乱,率众老乡亲捐钱粮,出人力建石城,南起经道山,北迄龙口山,长约40米,厚4米,当中开一门,门上设眺望楼,蔚为壮观,今仅存石墙于洞中。
       10、达墨洞   位于江南乡江南村。在青峰翠山夹峙的狭长幽险山谷尽头一侧,有硕大岩洞,光怪陆离,五颜六色的石头构成的弧形洞门,象长虹半卧山脚。源自平果、巴马的两溪汇成江洲河酷似青龙,蜿蜒迂回奔流入洞,形成“水底洞天”奇观。土地革命后期,江南乡江洲村游击队曾在洞里坚守。游览此洞,既可探奇揽胜,又可凭吊革命遗迹。
       二、水域风光类
       (一)风景河段

       大化——古河红水河段   南起大化水电站坝首,西北至古河乡,长42公里。沿岸开阔,水清山峻,两岸为典型的峰丛,以大化坝首、贡川河段、百马、古河沿岸的地貌为代表。大化水电站下闸封水后,昔日的诸多处险滩如今波平如镜,四季可乘舟游览。沿岸壮村连绵,果木葱茏,景点丰富。可乘船观赏公鸡山、月牙山、贡川三峡、贡川情人湾、马鞍山、犀牛山、巴楼山等象形山和十公里百马翠竹林带。也可舍舟登岸参观游览贡川龙眼洞八个相邻相通的洞群和古河乡“一山三名洞”——仙翁洞、仙女洞、仙姑洞。
       (二)湖泊和其他水域风光
       1、绿珠长湖   系大化水电站、岩滩电站水库蓄水和形成的峡谷水库和湖面水库。站在湖畔的高山之巅,俯视湖面,只见无数个山岭大半截被水淹没,露出水面的山头便成了百多个岛屿和半岛,成为展现在游人面前碧水常驻的长湖,人称“绿珠长湖”。绿珠长湖南起大化电站坝首,北至乙圩、北景两乡,延绵100多公里,一般宽300—500米,多数为700—800米,最宽处1700多米,行舟湖中,舟首剪开宁静的湖面,泛起无数涟漪,水光星点;雨霁斜阳时,山岭苍茫,云雾缭绕,难识庐山真面目。环顾库岸,禽鸟掠飞,移民新村皆枕山面水而建。竹木茂繁,果树掩映,游船点点,水天一色,行舟其中,犹如置身于梦幻中的水乡泽国。从岩滩坝首尾到乙圩、北景乡,水道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小岛随时可见,港汊经纬交织,行舟其间,如入“迷津”,可领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特有意境。
       2、山脚湾   位于北景乡山脚村。为岩滩湖区最长的水湾,离县城90公里。北面中段紧接龙滩至岩滩必经之水道咽喉——红水河三峡谷口,巴龙大桥将其与北景湾分隔。六洪、六华、江洞三座公路涵洞桥分别座落于水湾边。大化至巴马公路通过水湾边。湖水碧蓝,湖中多产剑鱼,桂花鱼等。水草丰茂,鹅鸭成群,村寨、田园环水湾,其中多孤岛,景色宜人。
       3、北景湾   位于北景乡府附近,离县城100公里,北起北景坳口,东南至巴龙岛,全长5公里,水湾最宽处达2000多米。大化至巴马公路通过水湾旁。北端为岩滩湖区新崛起的人造平原——北景乡府驻地,新湖新乡新街道,热闹非凡,湖畔村寨密集,鸡犬声相闻,游船穿梭,渔歌互答。湖中水清如镜,孤岛众多,以巴龙岛附近诸岛景色最美。网箱养鱼,人称“水上人家”与岸上村居相呼应。游人到此,皆称佳境。
       4、下皇湾   位于岩滩镇下皇村,是岩滩水电站闸坝蓄水后形成的胆囊形水湾。西面湾口宽仅70米,湾中最宽2000多米。南面为石山,石峰险峻,石崖秀美,北面、东南和南三面,岸线曲折。水面平阔,绿波如蓝。周围移民新居连绵,树掩水映房舍,如世外桃源。
       5、红水河三峡  红水河三峡是百爱峡、龙岭峡、板兰峡的总称,为河道式长湖。全长16公里,长湖蜿蜒曲折,水面宽约100—300米。两岸葱绿的峰丛山地,高出水面500—600米的悬崖峭壁直插湖中,形成险峻的喀斯特峡谷,青山倒映湖中,玉米收获季节,悬崖上有猴群嬉戏,溶洞画壁陈列,无数瑶家木屋点缀在险峰顶、山坳口、悬崖旁和峡谷湖边。峡谷中著名的景点有猴王山、群猴攀崖、三眼崖、神符壁、龙岭峡、方洞方岸、猫头鹰山、女娲补岩等。
       (三)泉  水
       1、亮山、古茶地下水  距红水河岸8—10公里,因丰水季节从地表露头多处,形成流向纵横交错的溪流,地下水露头,村上众多方形、圆形池塘,因而此地称“流水乡”。这一带西与红水河在平水枯水期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六也—凤翔地下河经这一带西北的陇屯、春兴一带向东流;丰水期地表水自西北、东北向这一带汇集,经下坦、东盆向红水河排泄;枯水期,大部分地下水往春兴地下河及都安县的地苏青水出口泄入红水河,全长30多公里。
       2、伏龙泉  原名“龙伏泉”,距红水河岸约2000米。恒温22℃,冬暖夏凉。主泉口在古河伏龙村东南,从层状灰岩中流出,周围有多处地下泉水冒出,枯水期流量为879米3/小时,汇成小溪,蜿蜒流过古河田垌,注入红水河。这里群峰环抱,壮村瑶寨点缀于泉边溪畔。
       3、丁雪山矿泉水  位于羌圩乡驻地东北西约7公里处。1994年9月,广西饮用天然矿泉水鉴定审批领导小组鉴定为低钠矿化度偏硅酸优质矿泉水,正常温22℃,它含矿物质26%,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据专家调查,凡饮用此矿泉水一带的人,疾病少,人均寿命80岁以上。
       4、“温泉”  位于都阳镇满江村。原为饮用泉水,因保持20℃恒温,人们感觉冬温夏凉称“温泉”。泉畔石壁上凸体楷书“温泉”,古朴苍劲,清光绪三十一年黄尚文(土官)作,每字约0.8米2,有欣赏和考古价值。1990年、1991年和1992年泉口三次出现金环蛇群,泉周围湖水清幽,宜乘船游览。
       5、坡能饮用泉  位于县城西北乙圩湖岸坡能村,属上升型泉水,一部分为渗出后汇成多股泉。周围是15亩原始自然林,经有关专家化验,为低钠矿化度偏硅酸矿泉水。该泉四季不断,饮用此泉的培能村248人中,70—79岁的30人,80—89岁的26人,90—100岁的3人。
       三、生物景观类
       (一)树  林

       1、贡川、百马刺竹林带   位于百马乡登排村至百马村,刺竹林带沿红水河两岸延续十多公里。明朝始成林,几经沧桑,仍翠如绿屏。林中间有木棉、榕树、奇花,与背后的青山构成妙图,山色竹影倒映水中,风过处,竹影婆娑,伊呀有声,游船过此,清幽静爽,景色美不胜收。
       2、七百弄自然林   位于七百弄乡东北部的弄良村和弄平村交界处,面积2.4万亩,其中弄良村林区为1.4万亩,分布在十二个弄场。有乔木和较高大的灌木林达4千亩,一般树龄30年,最高树龄为100多年,有数百种树,较有名的为青钢树,高山松和马林光、火椿树、牛尾、苦楝等。林中有野山羊、麝香、泥猪、果子狸、野猫、山鸡和画眉等野生动物。林区有一泉水,从一溶洞中深几米处流出,常年不断。
       (二)古树名木
       1、古乌榄   属橄榄科,生长于岩滩镇吉发村六孟屯。高25米,树龄400年,树冠覆盖面简积706米2,常绿乔木,树皮呈灰褐色,间有白色斑纹,光滑美观。果呈椭圆形,紫黑色,味鲜美,其果仁更可口,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比重较大,适作家具。
       2、古木棉   生长于板升乡弄景屯。高50米,胸径3米,树龄300多年,树冠覆盖800多米2,树干呈黑色,枝叶茂盛,花呈大红色。当地群众尊此株木棉为“神树”。
       3、古小叶榕   生长于羌圩乡羌龙村。高30米,胸径3米,树龄400多年,树冠覆盖约600米2。周围有自然林错杂。
       4、古黄葛榕   生长于都阳镇双福村上林屯,属桑科,落叶乔木。树高20米,胸径3.5米;树龄500年,冠覆盖面积706米2。树干皮部乳汁可割胶,嫩叶可食,叶及根可入药。
       5、古扁桃   生长于都阳镇双福村上林屯。高30米,胸径1.34米,树龄400年,树冠覆盖491米2。常绿乔木,果酸。
       6、擎天树   生长于岩滩镇吉发村六孟屯,海拔为800多米东皇山麓沟中。共有300多株,占地20亩,最大树龄30年,最高50米,胸围1.60米,木质坚硬,木纹美观,比重大。因树干笔直,顶天立地而名“擎天树”,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之一。该村周围有竹林和40多株百年以上橄榄树。擎天树林中,流水淙淙,还有红豆等多种观赏性杂木,群众在林中立有小庙,环境幽雅。
       (三)野生动物栖息地
       1、都阳镇满江村黄猄栖息地   位于都阳镇满江村一带。这里林场林木葱茏,沟壑深幽,山高崖险,常有黄猄(国家珍稀动物之一)啼叫,出没约数十只,大者80多斤,小者40—50斤,多为雌性。几年前,有人捕捉,现市场上偶有当猎物出售,现已采取保护措施。
       2、板升、七百弄猴子栖息地   位于板升乡、七百弄乡的红水河岸。主要在板升乡的弄岭(壮语为“有猴子之弄场”)至北景乡山脚村的百隘峡谷以及七百弄乡戈丛村的弄阶、岩烟一带。一般为群体活动,少者10只、20只一组,多者30至50只,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均择时出没。尤其是玉米成熟季节,猴子就成群结队出没吃玉米,出动时有个子较大的猴领头。当地有“猴王山”,猴王在此发号施令,群猴根据猴王发出声音出没,以防敌人。非玉米收获季节则在山上采食野果、树叶。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地村民常捕获猴子。近年来,政府有保护措施,捕获举动已收敛。
       四、古迹与建筑类
       (一)人类文化遗迹
       琴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位于岩滩水电站坝首西约1000多米的常吉半岛琴常屯。1975年,这里曾出土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石刀、石斧、石镰,标本存广西博物馆。
       (二)古城遗迹
       龙口石城遗迹   位于贡川乡龙口老圩。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金陵之官兵溃败于此。龙口乡(今龙口村人)韦建扬为避匪乱,率众老乡亲捐钱粮,出人力建石城,南起经道山,北迄龙口山,长约40米,厚4米,当中开一门,门上设眺望楼,蔚为壮观,今仅存石墙于洞中。
       (三)宗教建筑
       1、岑大将军庙   位于岩滩镇良片村东。始建于1789年,1985年扩建。占地4000多平方米,左右厢房各20米2,主殿建筑面积50米2。1977年再修复(“文化大革命”曾被毁),现有佛像10座,神服6件,乐具6件,由本屯13个神职人员组成管理小组进行管理。每月初一、十五及民间重大节日,村民均来上香拜佛。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一次小庙会,当地村民集中到此祭拜上香;每三年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活动,远近百里内群众自动参加祭拜。
       2、都阳佛教堂   位于都阳镇。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间),四川凌姓法师游历至都阳一带,认定此地为“风水宝地”。他通过当地百姓,选地(现都阳小学校址)化缘,收下当地贫民庞康、庞直、庞界为管家,收姚姓两姐妹为尼姑,建起一座泥墙瓦顶寺庙,共九个单间,合三套间。塑了三尊泥菩萨,铸了一口大铜钟,上香念经讲道,供奉佛祖,赈济贫民。1948年秋,该寺内神职人员为掩护游击队(20多名指战员在此开会)惨遭国民党土匪杀害,寺庙也被炸毁。解放后,都阳群众在镇府后面的童僧山麓建了一座小庙。现今的寺庙有240平方米,都阳新街佛教弟子及信教老人在新的念佛堂里进行宗教活动。
       3、古河文武亭   位于县城西北古河乡府驻地。始建于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座落在古河街南山麓的巴庙山下,距古河街500多米。1927年,中共指派地下党韩淑通、陆民平等同志到古河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刀枪同盟会,在“文武亭”内宣誓的有革命人士多人。现有仿建庙堂一间,亭内的“文武亭钟”现悬挂在古河小学,造型精美,声音宏亮,其中“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一百多个凸体铁铸字清晰醒目,字体规范浑厚,是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古钟之一。其他如石雕凳、石雕面鼓等尚存。1994年,群众筹资保护该景点。
       4、共和眼圩观音庙   位于共和乡眼圩公路旁一石崖下。有一六角亭和三个小亭,里面置有观音菩萨泥塑像,亭子的柱子均有石礅,雕有凸体楷书“瑞雪兆丰年”。庙依崖临水而建,竹木、香椿和其他杂树掩映,环境幽雅,香客常临。
       5、莲花山佛教圣地  
       莲花山地理位置独特,因山型酷似莲花而得名,是生态观光和佛教文化的自然融合,给人神秘而向往。莲花山以七百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核心主题,以民俗文化体验、生态观光、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保健为主要功能的莲花山生态型旅游景区。
       (四)大桥
       1、大化红水河大桥   位于县城四十米宽的红河路中点,连结红河南北路,桥西面400米为大化水电站。始建于1977年11月,翌年11月全面竣工。全长379.6米,桥面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承受力为荷载汽车15吨,挂拖车80吨,总造价323.137万元。在桥上可观赏大化水电站雄姿以及水坝开闸放水时银波翻涌的壮阔气势。
       2、岩滩红水河大桥   位于岩滩镇驻地,距桥北1000多米为岩滩水电站。1983年3月正式开工,1985年11月竣工。桥长314.6米,车道宽11米,两边人行道宽各2米,荷载汽车38.5吨,挂拖车210吨,为县内负荷力最大的桥梁,总造价660万元。桥东端公路上为观赏“仙女睡山”倩姿之佳处,在桥上还可观赏双狮山雄姿以及从百米高的岩滩水电站闸门飞泻而下的人工瀑布和千米雾海奇观。
       3、巴龙大桥   位于北景乡汉达村和那色村交界处。为岩滩湖区造型最美的单跨拱桥。横跨北景乡汉达村与那色村交界的红水河。1989年10月兴建,1992年3月竣工。全长294.7米,桥面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设计荷载为汽车20吨,挂拖车100吨,总投资625万元。桥下每天均有南来北往的船只,桥上有东驰西去的车,桥两端为峰丛地貌,桥畔湖面开阔。在桥上极目可见移民新村和湖面舟楫,是观赏湖光山色岛景的佳处。
       4、建丰大桥   位于县城中部,横跨红水河,是连接镇南镇北的第二座大桥。1998年1月动工兴修,全长351.78米,总投资1793万元,行车道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设计荷载为汽车20吨,挂拖车100吨。
       (五)古墓
       宋代岩葬墓群   位于岩滩水电站坝首附近。1992年3月岩滩水电站闸坝蓄水,水位升七八十米后,人们相继发现两岸悬崖绝壁的岩葬十七处,岩洞中一般有一副大棺材和七到十五副不等的小棺材,均为大树凿成槽形,棺材两侧长板凿成槽沟,棺盖可顺槽沟推拉抽动。大棺材里有银、铜首饰及一批瓷器,还有兵器等赔葬。棺中死者骨骼大部分完好,呈黄色,葬衣为蓝靛染制土布,手工缝制,布已腐烂。据考古专家鉴定为宋代岩葬。今已被水淹没遗址,仅存尸骨和木棺残片,标本现存广西博物馆。
       (六)摩崖石刻、木刻
       1、“瘴地灵岩”和“诗壁”  贡川乡龙眼村龙眼洞中一巨石上,刻有“瘴地灵岩”四个大字,每字约1.2尺见方,为清嘉庆元年仲春馥亭黄桂题,后人于两旁相继刻诗十三首,盛赞龙眼洞景,形成妙趣盎然之“诗壁”。
       2、岑公庙石刻、碑刻   位于离县城约6公里的大化镇亮山村,大化至岩滩公路西侧约1000米的一座石山脚洞中。洞高4米、宽6米、深5米。“岑公庙”三个凸体红字刻于与洞口相对的石壁上,每个字约1.2尺大,系民国初年为纪念古田州府岑大将军而设于洞庙的石刻。洞中还有5块石碑,有三块系民国时期刻的“安民告示”,其中有两块为清道光二年和七年刻制,内容为地租条文和建庙的历史记载。二十多具盛骨陶瓷寄葬于洞内,人称“无主岩寄葬”。1974年,于洞内发现古犀牛化石。此山古为“五龙仙山”。
       3、“温泉”石刻  位于都阳镇满江村。一饮用泉,泉口石壁上书刻阳文楷体“温泉”二字。石刻为清光绪三十年黄尚文所作(清末土官),每字约0.8米2大,字体浑厚遒劲,有欣赏和考古价值。
       4、“粒我蒸民”、“心鉴千秋”木刻   现保存于江南乡中心小学。两块一模一样,各长213厘米,厚4厘米,重45公斤。一块写“粒我蒸民”,另一块写“心鉴千秋”。为本地清人士班永昌用古木雕刻,凹体楷书,上款为“光绪二十年元旦”,下款为“沐恩众信士敬立”。
       (七)水电站
       1、岩滩水电站   位于距县城78公里的岩滩镇。1985年正式开工,拦河坝长500多米,坝高111米,厂房为坝后式半封闭式,水轮发电机组为混流式,总装机容量为121万千瓦。电厂开关站采用世界先进的六氟化硫全封闭式组合电器,主要发电设备的监制控制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高新技术。游览此景点,既可观赏国内闻名的大电站的雄姿,还可领略电站附近神奇的风光和优美的传说。大坝如钢铁长城,把红水河拦腰斩断,从百米高的闸门飞泄跌落坝底的河水,白浪飞溅高达百多米,形成彩虹交错的飞瀑和千米雾海奇观。荡舟坝上游碧波,真有“轻舟掠山过,人在画中游”之慨。
       2、大化水电站   位于县城区西南面,红水河大化大桥西约400米处,是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中第一个建成的大型水电站。拦河大坝长1000多米,坝高70多米。厂房为河床式,水轮发电机组为流转桨式。该电站气势雄伟,环境优雅,能源部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厂内有附属小公园,点缀有画亭、雕栏、小桥,百卉争艳,鸟语花香。从坝首乘船,上可直达岩滩水电站。于坝上可一览县城新姿,感悟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情画意。
       (八)革命纪念地
       1、右江地委革命干部学校旧址   位于江南乡中心小学。1949年6月,中共右江地委革命干部学校在江洲乡南完中心校创办。校长黄耿,党委书记区镇,军事训练负责人赵世同。第三期搬至古河乡中心小学上课,与桂西游击指挥部在一起。学员来自广西14个县市,共345人,政治、军事教员共31人。1949年12月,中共右江地委和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搬迁到田东县平马镇,右江干校序幕随迁走。解放后南完小学仍保持原样。该校周长30米,深6米,宽20米。1992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位于距县城30多公里古河乡古河中心小学。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先驱陈铭玖等人在此办校。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在此成立。发布《桂西人民起义宣言》,领导东兰、万冈、凤山、天峨、河池、都安等6县游击队武装进行革命斗争,旧址为四合院结构,周长126.8米,南北长56米,东西宽28米,共有房屋23间,1980年县拨款按原样维修。1982年4月底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3、都阳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距县城56公里的都阳镇都阳圩。1930年1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都安赤卫营和恩隆县七里区赤卫队联合都阳团局民团武装,俘获土豪恶霸13人。1月27日,韦拔群抵达都阳,召开各级领导会议,正式批准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选举覃道平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原都阳土司衙门挂上“都安县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右江地委书记区镇和都安县地下党负责人方生等曾在此办公,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1984年4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4、红七军二十一师成立庆典遗址   位于距县城100多公里的乙圩乡府驻地东北边一片开阔平坦的田野上。1930年10月初,红七军在此举行二十一师成立庆祝大会,参加会议的军民约五千多人,黄明春(即黄松坚)主持大会,韦拔群、陈洪涛先后作报告,号召军民坚持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大会临时办公室设在伪乡府内,现仅存遗址。
       5、红21师兵工厂旧址   位于乙圩乡乙圩村后山的六翁洞内。洞口朝西,长4米,高2.5米,呈半圆形,洞底平坦,约300平方米。现在还残存当年使用的火炉、木炭和一些铁屑。1927年由中共党员、恩隆县农民协会副会长、右江农军第二路军中队长蒙元升创办。工人来自宾阳、都安等地投身革命的铁匠。1931年初,红二十一师在乙圩宣告成立,六翁兵工厂即成为其主要兵器修理厂,为二十一师修理了大批武器,翻装上万发子弹,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2年冬,右江革命根据地陷入敌手,六翁兵厂亦受到破坏。
       6、革命烈士墓   位于乙圩乡府驻地。系中共党员恩隆县农会副会长,右江农军第二路中队长蒙元升之墓。1931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羌圩乡六母沟遇害。现建陵墓一座,占地约700平方米。
       7、烈士纪念亭   位于贡川乡龙口新街后,砖瓦圆柱六角亭,顶高2.5米,柱高2米,坐北向南,北面墙上有四块石碑,1995年3月26日所立,为纪念在龙那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七位烈士。
       (九)其他古迹、文物
       1、都阳土司   位于都阳镇都阳圩。明嘉靖七年(1528年)都安之都阳建土巡检司。该司衙为三进两院木柱砖瓦结构的古建筑,以石板为门框,镌刻各种花纹图案,门前有石狮、石凳,雕工精细。两侧有数十间厢房,四周筑土垣围护,长60丈,高5尺。现为都阳镇人民政府驻地。1960年,第二座院子拆除,加建新楼;第三进院子两侧厢房同时改建,仅有第一进院子保存完整。1982年4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古河古钟   今悬于古河乡中心小学,是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古钟之一。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建的古河“文武亭”内之物。重150公斤,高0.9米,厚3厘米,口最宽处74厘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104个凸体楷书和花纹图案清晰美观,有很高的书法观赏和考古价值。
       3、板升铜鼓   保存于板升乡升平村拉莫屯等地。为青铜铸造,按当地人分为公、母两种鼓。公的有14公斤和16公斤两类,鼓面直径45.5厘米,高37厘米,声音宏亮;母的有19公斤和21公斤两类,鼓面直径48厘米,高37厘米,声音浑厚。鼓面中心为角星图案,在凸线圆圈之间铸有圆点、人物、花卉、虫鱼等图案,无铸造年代。据拉莫屯覃宗伦老人说,是清朝光绪(公元1875—1908)年间之物,其中一面为香港铸造,注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号。板升乡共有铜鼓161面,占全县233面的69%,保存完好。
       五、奇石
       大化奇石是观赏石种中的奇葩、名石中的珍品,是目前奇石界中最佳的观赏石种之一。其生成于古生界二叠系约2.6亿年前,属海洋沉积硅质岩,原岩为火成岩与深积岩之蚀变带硅质岩石。大化奇石以其形、色、质、纹独具特色,其石质结构缜密,摩氏硬度约5至7度;色彩艳丽古朴,富丽堂煌,呈金黄、褐黄、棕红、深棕、古铜、翠绿、黄绿、灰绿、陶白等多种色泽;石肤手感光滑,温润如脂,富有光泽,层理变化有序,色韵自然,纹理清晰而具有韵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自1998年面世以来,深受国内奇石爱好者和藏家的青睐喜爱,显示了其独特的韵味和质压群芳的尊贵,提升了中华石文化的品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石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并一直是国内石展的主导石种之一,多次荣获特等奖,2007年荣获“中国观赏石之乡”荣誉称号。
         (供稿: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局